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新闻
水稻黄叶病的传播途经、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|
浏览量:1653次 发布日期:2017/7/11 11:46:16 |
一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黄叶病由黑尾叶蝉、二点黑尾叶蝉、二条黑尾叶蝉传播。能终身传毒,不经卵传递。病毒在介体昆虫体内、再生稻、看麦娘等植物上越冬,翌年传至早稻,成为初侵染源。收获后叶蝉迁飞至二季稻上传毒,二季稻收获后,病毒又随介体在冬季寄主上越冬。介体昆虫数量多,带毒率高发病重。一般籼稻较粳、糯稻发病轻,并以杂交稻耐病性最好。夏季少雨、干旱,促进叶蝉繁殖,有利于活动取食,还缩短了循回期和潜育期,有利于病害流行。 二、水稻黄叶病防治方法 (1)加强农业防治,切断介体昆虫辗转为害。深翻地,减少越冬寄主和越冬虫源。合理布局,连片种植,尽可能种植熟期相近的品种,减少介体迁移传病。早播要种植抗病品种,发病严重的稻田收获后稻草要处理。 (2)选用抗病良种。 (3)治虫防病 把介体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,早稻在冬代叶蝉迁飞前移栽。在越冬代叶蝉迁移期和稻田一代若虫盛孵期进行防治。双季稻区在早稻大量收割期至叶蝉迁飞高峰前后防治。晚稻秧田,从真叶开始注意防治,结合网捕。晚稻连作田初期加强防治,间隔3-5天一次。单双季稻混栽对早稻要加强防治。晚稻早栽早期也要加强防虫。使用药剂参见水稻矮缩病。 |
上一个:高温对水稻的危害 | 下一个:水稻纹枯病的识别和防治技术 |